欲了解更多繁体中文的研究,请点击这里
21. Jesus, The Resurrection and the Life
21. 耶稣,复活和生命
暖身问题:你最长的徒步旅行是哪一次?
有一个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马利亚和她姊姊马大的村庄。这马利亚就是后来用香膏抹主,并且用头发把主的脚擦干的那人;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姊妹二人派人到耶稣那里去,说:“主啊,祢所爱的人病了。”耶稣听见,就说:“这病不至于死,而是为了神的荣耀,使神的儿子因此得到荣耀。”耶稣向来爱马大和她的妹妹马利亚,以及拉撒路。祂听说拉撒路病了,仍然在原来的地方住了两天,然后对门徒说:“我们再到犹太去吧。”门徒对祂说:“拉比,近来犹太人要拿石头打祢,祢还到那里去吗?”耶稣说:“白昼不是有十二个小时吗?人若在白昼行走,就不会跌倒,因为他看见这世上的光;人若在夜间行走,就会跌倒,因为他没有光。”(约十一1-10)
约翰福音第十章的末尾讲到,耶稣作了一次长途、一直走下坡路的旅程,从海拔高度约2500英尺的耶路撒冷一路下到海平面之下约825英尺的约旦河谷。圣经说祂“到约翰从前施洗的地方,就住在那里。”在耶路撒冷,那些犹太人要拿石头打祂,祂就立刻动身出发,因为祂告诉众人,祂是真正的牧人,并且宣告说:“我与父原为一。”这大大激怒了已经宗教化的犹太人,所以他们想要找机会杀祂,但耶稣逃脱了他们的抓捕。这样,我们看见耶稣如今来到约旦河谷一群乐于迎接祂的人当中。这地方靠近死海,乃是地球上最低的所在。祂就住在那里,并且服事这群乐于见到祂的人。人们的心早已预备好了,因为施洗约翰曾经在这个地区传过道。圣经记载有许多人到祂那里去,接受祂的服事。在那里就有许多人信了耶稣。(约十42)
也就是当耶稣住在那里的时候,祂和门徒听见了马大和马利亚派人所带来,拉撒路生了重病的消息。马大和马利亚所住的村庄伯大尼,位于耶路撒冷东边大约一英里半;从约旦河谷回到伯大尼一路都是上坡,大概有18英里,得花一整天的工夫才能抵达。
如果我们多想想约翰在这里的写法就会觉得满有趣的,因为他说:“有一个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马利亚和她姊姊马大的村庄。”(约十一1) 伯大尼被称为就是“马利亚和马大”的村庄;你不觉得当你如此爱主,人们开始使用你的名字来称呼你所居住的城市时,真正是何等奇妙的一件事吗?而且从他的写法,约翰似乎假设他的读者早已从其他的福音书中,知道了马利亚就是后来用香膏抹主,并且用头发把主的脚擦干的故事中的主角。(约十一2) 约翰自己要等到下一章,才会叙述马利亚这个动人的故事。这对姊妹派人到耶稣那里去,说:“主啊,祢所爱的人病了。”这里意思是说,拉撒路病了。我们必须牢记,他们姊弟三人乃是耶稣的密友,祂最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共度时光。马利亚和马大并未明讲祂必须立即回来,因为这样的要求显然会让耶稣感受到压力;她们知道在耶路撒冷的宗教领袖正积极要搜捕祂,而且想杀祂,让祂回到离开耶路撒冷这么近的伯大尼是很危险的事。然而,拉撒路的病情这么快地恶化,至少总该让耶稣知道才好。我的猜测是:马大和马利亚一定知道耶稣曾远距离医治过病人,例如那位迦百农百夫长的仆人,当百夫长说:“主啊,要祢到舍下来,实在不敢当。只要祢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我自己是在别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我对这个说‘去!’他就去,对另一个说‘来!’他就来;对仆人说‘作这个!’他就作。”于是耶稣对百夫长说:“回去吧!事情必照你所信的给你成就。”他的仆人就在那时痊愈了。(太八5-13) 还有一次耶稣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有一个大臣,他的儿子在迦百农患病快要死了,就来见祂,求祂下去医治他的儿子。耶稣告诉他:“回去吧,你的儿子好了。”那人信耶稣对他说的话,就回去了。隔天他正下去的时候,他的仆人迎着他走来,说他的孩子好了。他就向仆人查问孩子是什么时候好转的。他们告诉他:“昨天下午一点钟,热就退了。”这父亲就知道,那正是耶稣告诉他“你的儿子好了”的时候,他自己和全家就信了。(约四46-53) 姊妹俩潜意识里相信,耶稣也能同样地医治拉撒路。
耶稣听见这消息之后的回应是告诉那人说:“这病不至于死,而是为了神的荣耀,使神的儿子因此得到荣耀。”当然那人立即回去,把耶稣所说的话传达给马大和马利亚了。然而问题是,尽管耶稣这样说了,拉撒路却已经死了。让我们仔细想一想。那人需要走一天的时间,才能来到耶稣这里。圣经特别记载,耶稣“听说拉撒路病了,仍然在原来的地方住了两天(约十一6),然后对门徒说:‘我们再到犹太去吧。’”可见祂是在听见消息之后第三天才来到伯大尼。可是当耶稣到了,知道拉撒路在坟墓里已经四天了。(约十一17,39) 换句话说,几乎在那人起程之后不久,拉撒路就死了!
你想耶稣为什么仍然在原来的地方住了两天才动身前往伯大尼?你曾经质疑过神在时机上的安排吗?
犹太人的传统教导,人死后三天之内,他的魂魄还有可能逗留在死人附近;如果超过了三天,当死尸的脸变色,而且身体明显开始腐烂,那么他们就确定这个死人绝对还不了魂。这样,犹太人相信人死三天之后,他的灵魂绝不可能再度进入身体里面。当那人找到耶稣的时候,祂已经完全清楚父神心中所想要作的事。主耶稣所到过的每一场葬礼,祂都叫那死去的人重新活了过来。祂使拿因城寡妇的儿子复活(路七11-17),使一位会堂的主管睚鲁的女儿复活(太九18-26),现在轮到拉撒路。如果耶稣一听见那人报告的时候,立刻赶回伯大尼,那么拉撒路顶多只是死了两天而已。人们有可能会认为拉撒路又活过来,也许只不过是个医治事件,而不见得是个复活事件。然而父神在这里想要教导我们所有人的,就是耶稣实际上乃是复活与生命。(约十一25) 犹太人相信有一天死人都要复活,他们也相信弥赛亚的记号之一,就是祂要叫死人复活起来。拉撒路从死人中复活过来,诚然是个奇妙的神迹;然而更加重要的意义在于这事能向犹太人证明,祂真的就是他们的弥赛亚,祂拥有胜过死亡的权柄和能力。旧约中以赛亚和但以理都讲过:
“属祢的死人要活过来,他们的尸体要起来;那些住在尘土里的必醒起,并且欢呼。因为祢的甘露像早晨的甘露般临到,使地交出离世的人来。”(赛二十六19)
“必有许多睡在尘土中的人醒过来,有的要得永生,有的要受羞辱,永远被憎恶。那些使人有智慧的必发光,好像天上的光体;那些使许多人归义的必发光,如同星星,直到永永远远。”(但十二2-3)
拉撒路的死亡超过了四天的意义在于,人们的心目中再也无可疑惑,他确确实实是从死人中复活过来的。这就给了他们一个确据:耶稣真正就是弥赛亚!
现在让我们回头来看,住在约旦河谷死海附近的耶稣和祂那些门徒。当那人带来拉撒路病了的消息之后,从耶稣的回答:“这病不至于死”,门徒一点也不用为拉撒路担心。所以两天后当耶稣告诉他们说:“我们再到犹太去吧。”每个门徒所了解的,就是耶稣要回耶路撒冷去;因此,他们的自然反应就是立即提醒祂说:“拉比,近来犹太人要拿石头打祢,祢还到那里去吗?”事实上他们知道不仅耶稣有危险,所有的门徒也同样可能面对危险。那些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宗教领袖已经决意要杀害耶稣,而且每个门徒也都被贴上标签,认定他们就是叛乱份子的党羽;因此,门徒们看不出任何正当的理由,为什么现在必须回到耶路撒冷去自投罗网呢?就他们所知,拉撒路不可能有什么问题;耶稣岂不是说过拉撒路“这病不至于死”的吗?因此他们这几天一直都以为拉撒路平安无事,直到如今祂公开地告诉他们:“拉撒路死了。”(约十一14) 这样你可能会怀疑,耶稣对那位信差所说的话,会有什么错误吗?当然没有任何错误,因为耶稣是要强调,到最末了拉撒路是不会死的,而且祂当时还继续说明:“这病不至于死,而是为了神的荣耀,使神的儿子因此得到荣耀。”耶稣向这些门徒保证,“白昼不是有十二小时吗?人若在白昼行走,就不会跌倒,因为他看见这世上的光。”当然,那时的时间没有如今计算地准确。然而,祂继续告诉他们,黑夜接着就要降临,并且从祂在十字架上钉死,直到祂胜过死亡复活之前掌权。耶稣知道自己的时间即将来到,然而直到这时间来到之前,祂完全不用害怕,只要持续地行走在光中,作父神要祂作的事。
耶稣说完这些话,跟着又对他们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要去唤醒他。”门徒说:“主啊,如果他睡了,就会好过来的。”其实耶稣是指着拉撒路的死说的,门徒却以为祂是指正常的睡眠说的。于是,耶稣公开地告诉他们:“拉撒路死了。我为你们欢喜,因为我不在那里,是要使你们相信。现在我们到他那里去吧。”那称为“双生子”的多马,对其他的门徒说:“我们也去跟祂一同死吧!”耶稣到了,知道拉撒路在坟墓里已经四天了。伯大尼靠近耶路撒冷,相距约有三公里。有许多的犹太人来到马大和马利亚那里,为了拉撒路的死来安慰她们。马大听见耶稣来了,就去迎接祂,马利亚却仍然坐在家里。马大对耶稣说:“主啊,如果祢早在这里,我的兄弟就不会死了!就是现在,我也知道无论祢向神求什么,神必赐给祢。”耶稣对她说:“妳的兄弟必会复活。”马大说:“我知道在末日复活的时候,他必会复活。”耶稣说:“我就是复活和生命;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要活着。所有活着又信我的人,必定永远不死,妳信这话吗?”她说:“主啊,我信;我已经信了,祢是基督,是神的儿子,是那要到世上来的。”(约十一11-27)
耶稣使用�睡着了�来描述拉撒路死了;我们这些同样作为信徒的,是否会照样进入无意识的睡眠状态,直等到祂来?当我们死的时候,会有什么事发生在我们身上呢?
耶稣描述一个信徒的死有如“睡觉”那样。死就是人的灵魂和自己的身体分离了。身体在坟墓中安睡,然而灵魂,就是我们里面那看不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我们真正的自我,会回到主那里与祂同在。司提反,教会史上的第一位殉道者,当犹太人因着他的信仰要用石头打他时,他看见神的荣耀,并且看见耶稣站在神的右边。(徒七56) 然后圣经记载:他就在主里睡了。(徒七59) 他的身体是躺在那堆石头底下,然而主耶稣基督却从祂通常坐在父神右边的位置站了起来,为要迎接司提反的灵魂来到祂里面。当耶稣叫睚鲁的女儿复活,圣经说:“她的灵魂回来了,她就立刻起来。”(路八55) 既然是说她的灵魂回来了,我们当然就要问:她的灵魂是从何处回来的?答案明显是,她的灵魂一直在父神那里,尽管她死了的身体那时候是躺在耶稣面前。保罗在他的书信中如此说明:
“基督替我们死,使我们无论是醒着或睡着,都和祂一同活着。”(帖前五10)
可见就算我们的身体死了(睡着),我们仍是非常活泼灵动地在基督里面,与祂一起活着。保罗在圣经另外一个地方如此说明:
“但如果我仍在世上活着,能够使我的工作有成果,我就不知道应该怎样选择了!我处于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那是好得无比的。可是为了你们,我更需要活在世上。”(腓一22-24)
保罗说他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倘若他相信自己死后就了无知觉,那么他就绝对不可能继续补充说:“因为那是好得无比的”。正好相反,保罗完全相信,就在他死的那一刻,他就立即与基督同在了。当我们像保罗那样真正相信,离世与基督同在是好得无比的;这种在基督里的信心态度就将我们预备好,足以面对任何的情况或者灾难。
我们太常轻看多马,说他是个多疑的人;然而在这里我们却看见,当耶稣告诉大家回犹太去的时间到了,那称为“双生子”的多马,立刻预备好行装,并且对其他的门徒说:“我们也去跟祂一同死吧!”他心里已经完全决定要和耶稣一起共赴患难。对于许多人,死亡可能是最大的恐惧;然而耶稣这位万王之王,已经为我们胜过死亡以及阴间,好叫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生命交托给祂。
耶稣听见拉撒路的消息之后,还刻意拖延了两天才动身前往伯大尼。分享你曾经有过对于神时机的安排感到大为挫折的经验。事后你是否明白了神为何拖延呢?
有一段三年半之久的时期,为了争取在美国的永久居留权,我必须经历多次移民法庭的审讯。那是一种似乎永远没完没了的熬炼,因为在那段等候的期间,我不得支领任何工作的薪水,我不得不在生活和官司的财务方面完全仰赖神的供应。在那三年半里我感觉非常挫折;若不是因着神的恩典和一些十分珍贵的朋友,我真的不晓得自己是如何撑过的。回顾往事我自觉信心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千锤百鍊出来了;有那么多次我们已经来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生死关头,然而信实的神总会打发人来,陪着我们经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乐。
本章第17节告诉我们,耶稣到达伯大尼的时候,知道拉撒路在坟墓里已经四天了。这时显然耶稣刚刚抵达村外,尚未来到马大和马利亚的家;因为圣经是说:马大听见耶稣来了,就去迎接祂,马利亚却仍然坐在家里。(约十一20) 有趣的问题是马大迎接耶稣的地方到底在哪里?一个很可能的答案就是祂和门徒刚抵达村外,就是那一大片村民埋葬死人的坟场旁边;而马大的家在村子里,需要从墓地沿着路一直前行才能抵达。显然,耶稣和门徒沿着耶利哥一路走来,尤其靠近伯大尼之处有一段陡峭的上坡路,他们走累了,就先在这里喘口气。马大一听见耶稣来了,几乎是出于一种本能,立即丢下手边的一切工作,甚至也忘记了招呼马利亚一声,急忙冲到耶稣那里去。然而,耶稣一定要等到马利亚也来了,才要叫拉撒路复活。祂要让这两姊妹同时在场,好一起迎接从死亡的睡眠中醒过来的弟弟拉撒路。
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这个家庭,显然在耶路撒冷有不少的朋友,因为圣经告诉我们:“伯大尼靠近耶路撒冷,相距约有三公里。有许多犹太人来到马大和马利亚那里,为了拉撒路的死来安慰她们。”(约十一18-19) 约翰并未告诉我们为什么马利亚留在家里,没有跟马大一起去迎接耶稣。我们知道马大天生最懂得如何接待人,也许她从上次马利亚坐在主的脚前听神的话这件事情学到功课,这一次她决定把主放在第一位,而把接待客人、满足客人的需要放在其次。我们不知道为什么马利亚没有与马大同去,而留在了家里。当马大急急地来到耶稣面前,这几天一直盘旋于自己心中的一句话不觉脱口而出,说:“主啊,如果祢早在这里,我的兄弟就不会死了!”(约十一21) 我们可能常常会为着发生于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感到遗憾,不管这些事情是出于自己的选择,或者是出于命运的拨弄。因此我们的一生中,老是盘旋着“如果”或者“要是”这类的念头和疑问;然而,我们若是始终聚焦于这类生命中觉得遗憾的问题,那么有可能我们就会忽略掉那种更重要的问题,像是“现在该怎么办?”在马大现今的情境中,一个可以向主提出的更好的问题就是,“主啊,现在该怎么办?下一步会是什么呢?”没有任何问题或者情境是那么巨大或者复杂,以致于让你找不到答案,特别当我们邀请主耶稣来介入,并且以祂的大能突破其中的死结。上面已经看见马大表达了她的遗憾,然而她也深知对祂而言,不存在任何事是太困难的,因此她进一步冒险地继续向耶稣说:“就是现在,我也知道无论祢向神求什么,神必赐给祢。”(约十一22)
当我们读着马大和马利亚的故事时,常会对马大多少有些挑剔;然而我相信,主耶稣其实是存着一颗非常温柔的心,来看马大里面的忧伤;并且感受着她的痛苦。当我们往前读这段经文,马大在许多地方真正表现得可圈可点。她敢于盼望并且宣告说,她相信耶稣就是弥赛亚,是神的儿子,是那要到世上来的!(约十一27) 我们可能也曾经在自己的情境中,辨认出耶稣的临在;但是你可曾像马大那样,存着充满期待的心向主耶稣伸出手来?马大的信心也曾被主耶稣提升到一个地步,让她能够说出:“就是现在,我也知道无论祢向神求什么,神必赐给祢。”(约十一22) 但是,她少作了一件事,没有开口向主耶稣求!我们当中许多人就像她那样,信心已经被增强到能够移山的地步,可惜却没有开口求耶稣施行神迹奇事,好叫我们的信心能够被验证并且落实了。这里的情况有点像那位,他的儿子被哑巴鬼附着的父亲的故事:
“耶稣问他父亲:‘这事临到他有多久了?’他说:‘从小就是这样。鬼常常把他扔在火里水中,要毁灭他。如果祢能作什么,求祢可怜我们,帮助我们。’耶稣对他说:‘如果祢能!(耶稣套用他的话,突显他的信心只留在如果的层面。)─对于信的人,什么都能!’孩子的父亲立刻喊着说:‘主啊,我信。但我的信心不够,求祢帮助我!’”(可九21-24)
这个人就像马大那样,必须和自己里面不信的恶心争战。他相信耶稣有能力医治并且释放他的儿子,然而却像我们当中许多人,包括马大在内,我们的信心被眼前这么可怕、完全不可能的情境所局限了;我们真的需要从神来的帮助,好战胜自己里面这种不信的恶心。那位伟大的自有永有的“我是”(出三14) 正站在马大面前,寻找着她信心的表白。祂对她分享祂自己到底是谁,说:“我就是复活和生命;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要活着。所有活着又信我的人,必定永远不死,妳信这话吗?”(约十一25-26) 这就是耶稣的第五个“我是”的宣告。彷彿祂正在对她说:“马大,我就是你所需要的一切。”我们常常看见耶稣使用各种方式,来扩展门徒的信心。上面所谈到耶稣和马大之间的对话,正是祂用来扩展马大(甚至也包含我们当中每一个人) 的信心的方式;那就是祂要我们举目仰望祂,同时邀请祂进入我们所面临的情境,并且期待主耶稣会作某些事,来回应我们的信心。圣经说:“你们得不到,因为你们不求。”(各四2) 在目前马大所面对的情境中,耶稣就是那位在祂自己里面,拥有生命以及复活能力的人,因为祂就是生命和复活。主耶稣基督期待我们,愿意摆脱自己一向所关注的那些“如果”或者“要是”的问题,反过来认真地求问祂:“主啊,现在该怎么办?下一步祢想要作什么呢?”
你一生中是否有过艰难的时期或者经历,让你一再地说:“如果这件事没有发生就好了!”或者“要是我当时作出另外一个决定就好了!”当你对于以往的经历或者现在的困难有着叹息和哀伤,你如今尽可放胆地邀请耶稣进到你所在的情境中来。
你的�如果�情境是什么?你心中想到什么事情?如果你想要,可以分享出来。(不要勉强,你可以跳过去不分享。) 稍后,当本课程快结束时,我们会有一段祷告的时间,同时要开口向主求问下一步:�主啊,现在该怎么办?�
于是马大回到家,去叫马利亚,因为拉撒路复活的神迹,要一直等到马利亚来了才会发生。当马利亚冲出家门,所有人都跟着她。经上记载:
马大说了这话,就暗暗地叫她妹妹马利亚,说:“老师来了,祂叫你。”马利亚一听见,就急忙起来,到耶稣那里去。那时,耶稣还没有进入村子,仍然在马大迎接祂的地方。那些在房子和马利亚在一起安慰她的犹太人,见她匆忙地起来出去,就跟着她,以为她要到坟墓那里去哭。马利亚来到耶稣那里,一看见祂,就俯伏在祂脚前,说:“主啊,如果祢早在这里,我的兄弟就不会死了!”耶稣看见她在哭,和她一同来的犹太人也在哭,就心里激动,难过起来,说:“你们把他安放在哪里?”他们说:“主啊,请来看。”耶稣哭了。于是犹太人说:“你看,祂多么爱这个人!”他们中间有人说:“祂既然开了瞎子的眼睛,难道不能使这个人不死吗?”(约十一28-37)
当马利亚来到耶稣歇脚那个地方,在旁边那一大片荒丘就是这村子的公共坟场了。从约翰接下去的描述,我们立即感受到从马利亚身上所涌流出来,那种自然而然的属灵感动力:马利亚一看见祂,就俯伏在祂脚前。(约十一32) 尽管她所说的话,几乎和马大所说的一模一样,“主啊,如果祢早在这里,我的兄弟就不会死了!”但是我们却看见她说了这句话之后,所发生的事情十分惊人;似乎就在一眨眼间,所有和马利亚在一起的人全都哭了起来。经上记载:耶稣看见她(马利亚) 在哭,和她一同来的犹太人也在哭,就心里激动,难过起来。 (约十一33) 这里中文译为“心里激动”的地方,原来的希腊字是embrimaomai。这个字除了这里,约翰另外只在第38节又用了一次,也同样译为,“耶稣又再心里激动”。(约十一38) 这个字在马太福音书和马可福音书也出现了,只不过意思有点不同:“耶稣严严地嘱咐他们”(太九30) “耶稣打发那人离开以前,严厉地吩咐他”(可一43) 以及“有几个人很生气、发怒地向她(或怒斥她)说:‘为什么这样浪费香膏呢?这香膏可以卖三百多个银币,用来賙济穷人。’”(可十四5)
约翰使用这个表示特别激烈情绪的希腊字embrimaomai,来描写耶稣对于这些人在村口祂歇脚处情感爆发的回应,他到底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呢?为什么?
约翰使用这个表示特别激烈情绪的希腊字embrimaomai,似乎是为了要描写他所感受到耶稣心灵中,在那个特别的时刻所蕴酿着的剧烈的愤怒与悲痛。此处引用圣经注释家威廉·巴克莱所作的注解会有益于我们的理解:
“耶稣为何发出怒气呢?有人认为是因为这些从耶路撒冷来的犹太人的‘鳄鱼眼泪’,让耶稣愤怒,因为他们根本是在假哭、作戏。也许这种猜测有几分可能,假设这些从耶路撒冷来的犹太人,就是那些想要杀害耶稣的犹太人领袖!然而这样的假设太离谱了,事实上我们看不出任何迹象,来证明他们是在装假。况且马利亚的哭绝对是由衷的哀伤和无奈,这种哭似乎带着强烈的感染力,让这些专诚来安慰她和马大的人,忍不住也跟着哭了起来。因此这种解释法并不恰当。莫法特版本将这句话译为:‘耶稣灵里受烦扰’,但这‘烦扰’太弱了些; 修正标准版本将这句话译为:‘耶稣灵里深深激动’,可是这样的译法,就这个很不寻常的字embrimaomai翻译得太逊色了;里欧版本将这句话译为:‘耶稣忍受不住灵里的悲痛,气得浑身都颤抖起来!’这个译文倒是摸到真正的意思了。在通常古典希腊文的用法中,embrimaomai的意思是一只马鼻中不住‘喷气’;而这里此字的真正意思应该是,耶稣受到深刻的情绪所缠扰,心灵中无法控制地发出呻吟。从这里我们找到了福音中最珍贵的瑰宝之一,我们看见耶稣如此深刻地进入人们的忧伤里面,甚至叫祂的心灵受到极度的痛苦所折磨。”(注1:威廉·巴克莱,《每日查经》约翰福音,圣安得烈出版社,爱丁堡,第97页)
在这里我们看见一幅好美的图画,主耶稣陪着我们一起进入我们的忧患哀伤。先知以赛亚讲到“祂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赛五十三3) 主耶稣在这里乃是圣经所说:“神所要的祭就是破碎的灵;神啊!破碎痛悔的心,祢必不轻看。”(诗五十一17) 的一个完美的典范。我认识一些人,他们如此地溶化于主耶稣的性情中,以致于他们经常为着世人所遭受的痛苦和患难日夜哭泣。拥有一个破碎痛悔的心,而得以进入别人的痛苦,“与哀哭的人一同哀哭”(罗十二15) 真是何等的美妙。主耶稣向我们显示的,成为我们在这世界上过日子时多么美好的榜样啊。
下一堂课我们就要仔细研读,耶稣如何从死人中,叫拉撒路得以复活过来。但是在结束本课程之前,让我们回头来处理一下,你个人的“主啊,如果祢早在这里”的处境。现在是最好的时间,把大家分散成为两个人一组。请彼此互相为对方祷告,恳求那位伟大的自有永有的我是,前来介入你的情境中,并且成为你及时的帮助;不管你正在经历的情境是什么,祂都会叫万事互相效力好叫你得益处,只要你爱祂、跟随祂而行。尽管放胆询问祂:“主啊,现在该怎么办?下一步祢想要作什么呢?”
祷告:父神,谢谢祢差遣祢的儿子耶稣基督,成为我们最好的榜样;而且有能力又乐意进入我们的痛苦和患难之中。请帮助我们学会在凡事上都能够愈活愈像祂。阿们。
Pastor Keith Thomas.
Email: keiththomas7@gmail.com
Website for free bible studies: www.groupbiblestu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