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了解更多繁体中文的研究,请点击这里
28. Jesus The Way
28. 耶稣是回归父神的唯一道路
暖身问题:当你觉得低潮的时候,你前往何处得到鼓励和安慰?你比较喜欢独自一人或者和其他人在一起?你如何为自己打气,好叫你重新快乐起来?
耶稣说:“你们心里不要难过,你们应当信神,也应当信我。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的地方;如果没有,我怎么会告诉你们我去是要为你们预备地方呢?我若去为你们预备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好使我在哪里,你们也在那里。我去的地方,你们知道那条路。”多马说:“主啊,我们不知道祢去的地方,怎能知道那条路呢?”耶稣对他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如果不是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如果你们认识我,就必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祂,并且看见了祂。”腓力说:“主啊,请把父显示给我们,我们就满足了。”耶稣说:“腓力,我跟你们在一起这么久了,你还不认识我吗?那看见我的,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还说‘把父显示给我们’呢?你不信我是在父里面,父是在我里面吗?我对你们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而是住在我里面的父作祂自己的事。你们应当信我是在父里面,父是在我里面;不然,也要因我所作的而相信。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并且要作比这些更大的,因为我往父那里去。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定成全,使父在子的身上得着荣耀。你们若奉我的名向我求什么,我必定成全。”(约十四1-14)
每个人在神家里都有住的地方
圣经拉丁文译本,是第十二世纪时由史蒂芬朗斯顿加以分章;不幸的是,这样分出来的约翰福音第十四章,似乎并没有分得很恰当,以致于我们今日读这章经文时,会不太容易了解经文的全面意义。最好的作法就是不去管这种传统的分章法,先从耶稣基督的逾越节晚筵开始想起,才能够让我们明白祂这些门徒在这时刻所面对的困境,而晓得为什么耶稣一开头就必须安慰他们:你们心里不要难过,你们应当信神,也应当信我。耶稣在稍前告诉过他们:“孩子们啊,我跟你们在一起的时候不多了。”(约十三33) 祂另外更告诉彼得,在当夜鸡叫之前,他必定三次不认祂。你能够想象得到这群斜坐在筵席桌边的门徒,他们的心情会有多沉重、多难受、多忧愁吗?彼得在他们当中被公认为是忠心与勇敢的信徒,没有一个人能够想象得到,竟然彼得也会不认耶稣,这种打击几乎叫整个团队的士气面临崩溃的边缘,让大家的心情坏到了极点。如今我们是在一切事情都已发生之后,才来读这些故事,因此基本上难以感受得到那天晚上,那种紧张悬疑的气氛。很可能他们当中的每个人,都会担心着到底会有怎么样的厄运和压力迅速地降临到他们身上?他们很快就得面对哪些危险?他们会害怕自己是否会在即将到来的灾难中被压垮。在这一切疑虑之上,他们真的无法明白耶稣所说:“我去的地方,你们现在不能跟着我去,但后来却要跟着我去”(约十三36),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有耶稣基督、祂这个神而人者,能偿付全人类的罪债,好把世人赎回,叫他们归向神、得永生。祂就好像开路先锋,早大家先走一步;好叫众门徒在各自的时间里,可以跟随祂的脚踪而行。经上记着说:
但他们没有一个能把他的兄弟们赎回,或把他们的赎价交给神,(因为人生命的赎价非常昂贵,只好永远放弃) ,使他们永远活着,不见朽坏。(诗四十九7-9)
没有任何人能够偿付每一个人身上所背负的罪债。必须要有一位救赎者,就是神祂自己,来献上牺牲的祭,才能打开一条永生的活路,引领世人归回父神的家。耶稣细心地告诉门徒:“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的地方;如果没有,我怎么会告诉你们我去是要为你们预备地方呢?”祂继续说:“我若去为你们预备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好使我在哪里,你们也在那里。我去的地方,你们知道那条路。”祂想要告诉他们,因为祂一直和他们同在,他们已经知道了那条道路,而且祂就是那条回归到父神那里的那条路。门徒似乎无法明白祂这话的意思,而说:“我们不知道祢去的地方,怎能知道那条路呢?”他们拒绝相信或者接受祂所想要传达给他们的信息。尽管如此,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门徒毕竟终于认清了一个事实,知道老师很快就要离开他们了。正是因为门徒认清了这个事实,他们的心里就大大难过起来。事实上,他们清楚看见耶稣自己也非常难过。只不过他们不愿意去相信或者接受这些事情即将发生。门徒觉得愈来愈明显,一段最黑暗的时间正迅速地向他们逼近。在这情况下我们就看见耶稣何等的温柔,因为尽管知道自己马上就要经历死亡的折磨和痛苦,祂却仍一心一意地顾念着门徒,努力想让他们知道这些痛苦背后所要诞生的喜乐和盼望,好叫他们的心有所预备,得以面对一切的艰难;藉着给他们更多的盼望,来减轻他们的忧愁。
当耶稣逐一地注视着餐桌旁的这些门徒,祂将自己的心倾倒在他们身上。祂可以看见自己所说的话正在他们心中搅动,而使得他们非常难过;就拿彼得为例,祂知道彼得绝对无法想象自己怎么会作出不认耶稣这种事,而大感难受,然而先为彼得打过这预防针后,当这事发生了,他就不至于崩溃,因为彼得会想起祂所说过的话:“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的信心不至失掉。你回头的时候,要坚固你的弟兄。”(路二十二32) 就这样,耶稣努力地试图趁着现在尚未出发前往客西马尼园,更多坚固他们的心。不论什么时候,当我们心中感到难受、有重压、有恐惧或者对未来没有把握,甚至当我们觉得天好像就要塌下来似的,那么我们一定要记得耶稣在这段经文当中所说的:“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的地方!”(约十四2) 耶稣基督似乎温柔地在彼得耳边叮嘱他,说:“彼得,不管你心中有多绝望;你脑海中闪过什么念头,不管你觉得有多破碎,不管你经历多大的难处,在天父的家里,都有你住的地方!”耶稣这句话不只是对彼得说的,也不只是对其余的门徒说的,而是对历世历代我们每一个跟随祂的人说的。事实上,在每一个世人的灵魂深处,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渴望,就是想要前往一个更加美好的地方,就如圣经所说:
“神使万事各按其时,成为美好;祂又把永恒的意识放在人的心里;虽然这样,人还是不能察觉神自始至终的作为。”(传三11)
你是否记得在你一生中的某个时刻,你曾特别关切人死后还会遭遇些什么事情?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叫你产生这一方面的想法?请作更深入的解释。
我们灵魂的仇敌,撒但,那位一切说谎者的父,试图让我们的眼目单只聚焦于这世界上今生的事物。牠的目的无非是要我们,不去为那些可以存到永远的事物而活,而只为着这世上转瞬即逝的物质而活,只为当下而活。牠在历世历代透过各式各样的人,发展出形形色色的哲学理论或者思想主义,目的是要从人类的心思中涂抹掉一切涉及永恒的念头。好叫人类完全和神永恒的世界隔绝起来,全都如羊走迷,而没有人会思念他们所来自的永远家乡,也没有人想要归回父神的家。与此相反,使徒约翰提醒我们:
“不要爱世界和世上的东西。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原来世上的一切,就如肉体的私欲,眼目的私欲和今生的骄傲,都不是出于父,而是从世界来的。这世界和世上的私欲都要渐渐过去,但那遵行神旨意的却存到永远。”(约壹二16-17)
据说有名的不可知论者赫胥黎教授(就是他发明“不可知论者”这一名词并将其用于自身),在他逝世之前改变了他的观点,并且相信神以及存在一个死后的生命。当他临终前躺在床上(这是照顾他的护士说的),突然以手肘撑起上半身定睛遥望远处,彷彿正在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某些别人看不见的场景,然后又跌回枕头上不断呢喃地说着:“那么这是真的了,那么这是真的了!”(注1:日日与耶稣同行,1996年五、六月号,世界复兴运动。)
没错,人死后的生命确实是真的。耶稣也如此说:“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的地方。”尽管在钦定版的圣经译本中,是把原来希腊文的monai翻译成 “豪宅”,可是更精确的翻译应该只是“住处”或者“房间”。因此在这里耶稣想要传达给我们的图像是:我们将要与父神一起住在祂的家里,而在祂的家中有许多的房间,足够我们和祂同住。对于那些居无定所、或者居住环境恶劣的人,这样的应许乃是莫大的安慰和盼望。记得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乃是在天上会有一个永远的家乡,让我们可以永远与神同住。当耶稣说:“我去是要为你们预备地方”,请留意不要将祂所说的话误解为:耶稣乃是一个木匠,会为我们每个人盖一栋属物质的房子。被译为“预备”的希腊字是hetoimazo,其真正的意思是指君王在出发旅行之前,会先差遣使者去作好一切必要的安排,以便君王的旅程可以一路顺畅无阻。就像耶稣差派彼得和约翰,说:“你们去为我们预备逾越节的晚餐给我们吃。”“他必指示你们楼上一间布置整齐的大房子,你们就在那里预备”(路二十二9,12) 中所用“预备”的意思那样。耶稣基督在不舍中如此与门徒分别,是为了他们,也是为了我们这些历世历代的圣徒预备好道路,以便可以跟随祂回到父神的家。祂比我们早一步而行,就是为要打通那条回到父神家的道路。
为了让我们略窥天堂的奥祕,圣经启示我们会有一个日子来到,那时天上的耶路撒冷就要降临,这圣城预备好了,好像打扮整齐等候丈夫的新娘。请注意这时我们要与神同住:
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都过去了,海也再没有了。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从天上由神那里降下来,预备好了,好像打扮整齐等候丈夫的新娘。我听见有大声音从宝座那里发出来,说:“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祂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祂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要作他们的神。祂要抹去他们的一切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痛苦,因为先前的事都过去了。”(启二十一1-4)
与神同住将是何等美妙,这时祂要抹去我们的一切眼泪,也不再有这世上的悲哀、哭号和痛苦。我相信,神是有意只让我们略窥天堂的奥祕,不然的话我们当中就会有许多人,在我们的时间未到之前,就急着想要逃离这个世界了。保罗在圣经另外一个地方告诉我们:
“神为爱祂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见过,耳朵未曾听过,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二9)
对于我们这些今日在这世界与基督同行的人,就算我们想破了脑袋,也无法揣摩出天堂是如何的美好,然而以后有一天,我们就要亲历其境了。如果你的心因着在这世上所经历的诸多患难、痛苦而感到哀伤、难过,那么就让你的心思意念因着确知将来会有一天,你可以在神的圣所与祂永远同在这个事实,而得以刚强壮胆。在彼得否认了耶稣基督三次之后,当他想起来主耶稣亲自叮嘱他的话,在父神的家里他仍然有地方可住,他心中所感受到的鼓舞,带给他何等大的安慰与盼望。
请留意我们下面所引用的经文,稍后会提到有关圣城新耶路撒冷的庞大体积,以及随之而来父神的家所包含房间的庞大数目。约翰在启示录中记载:
拿着七个盛满着末后七灾的碗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走来对我(约翰)说:“你来!我要把新娘,就是羔羊的妻子,指示你。”我在灵里被那天使带到一座高大的山上,他把从天上由神那里降下来的圣城耶路撒冷指示我。这城有神的荣耀,城的光辉好像极贵的宝石,又像晶莹的碧玉。有高大的城墙,有十二个门,门口有十二位天使,门上写着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东边有三个门,南边有三个门,西边有三个门,北边有三个门。城墙有十二座根基,根基上有羔羊的十二使徒的名字。那对我说话的天使拿着一根金的芦苇,要量那城以及城门和城墙。城是四方的,长宽都一样。天使用芦苇量那城,共有12,000斯塔德长,城的长、宽、高都一样;又量了城墙,约有144肘。天使用的标准,就是人量度的标准。城墙是用碧玉做的,城是用明净像玻璃的纯金做的。城墙的根基是用各样宝石装饰的:第一座根基是碧玉,第二座是蓝宝石,第三座是玛瑙,第四座是绿宝石,第五座是红玛瑙,第六座是红宝石,第七座是黄璧玺,第八座是水苍玉,第九座是红璧玺,第十座是翡翠,第十一座是紫玛瑙,第十二座是紫晶。十二个门是十二颗珍珠,每一个门是用一颗珍珠做的。城里的街道是纯金的,好像透明的玻璃。我没有看见城里有圣所,因为主全能的神和羔羊就是城的圣所。这城不需要日月照明,因为有神的荣耀照明,而羔羊就是城的灯。列国要藉着城的光行走,地上的众王要把他们的荣华带到这城来。城门白天决不关闭。在那里并没有黑夜。列国的荣华尊贵都被带到这城。所有不洁净的、行可憎的和说谎的,决不可以进入这城。只有名字记在羔羊生命册上的才可以进去。(启二十一9-27)
在上面有关神为你所建造的家的描述当中,有哪些事情特别吸引你的注意力?
城墙的厚度是144肘,即216英尺(约合66公尺),你难以想象吧?更夸张的是,这个新耶路撒冷城的长与宽都是12,000斯塔德,也就是今天的1400英里(约合2,300公里)。为了让你对这巨大的数字有点比较具体的印象,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把这城摆在北美洲大陆,那么西边会从加州一直延伸到东边宾州的阿帕拉契山脉;北边会从加拿大一直延伸到南边的墨西哥。面积共计2,000,000平方英里(约合5,180,000平方公里)。然而不要忘记:这城高高地矗立起来,冲向太空高达1400英里(启二十一16)。如果每一层都宽宽敞敞的有12英尺高,那么一共就有600,000层。数以亿计的人可以住在其中,不仅如此,每个人占有的面积都还不小,都有好些平方英里呢!大家可能会想,这种规模的城建在地球上,应该会影响地球轴心的方向吧?所以绝对无法以这城从天上降下来,成为现存地球上的一个城市这样的概念来加以理解。我们应当留意,新耶路撒冷是在新天新地中(启二十一1) 。不过这些初步的思考已经足够让大家感受到我们这个未来的居所是如何地宽敞了。有关新耶路撒冷城的进一步讨论,可以参考这系列课程的译者所写《启示录的故事》第60、61篇以及第64、65篇。
这个新耶路撒冷城的造型是个正立方体。令人最感讶异的是所罗门王建造的圣殿里面的至圣所,竟然也是一个正立方体。至圣所“惟有大祭司一年一次独自进去,并且非带着血不可,好为自己和人民的愚妄把血献上。”(来九7) 大祭司是穿过将人与神的面隔开的幔子进入至圣所。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于临终前“再大声呼叫,气就断了。忽然,圣所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成两半。”(太二十七51) 其中所指的就是这幔子。至圣所,就是神居住的地方,是一个长宽高均为20肘(约合9公尺)的正立方体。(王上六20)
新耶路撒冷城是个像至圣所一般的正立方体,意表如今神已经预备好这个带着祂临在的新耶路撒冷,来让人可以永远与祂同住。圣经如此总结耶稣基督所成就的救赎,说:“因为基督不是进了人手所作的圣所(那不过是真圣所的表象),而是进到天上,现在替我们显露在神的面前。祂不必多次把自己献上,好像大祭司每年带着不是自己的血进入至圣所一样。如果这样,祂从创世以来,就必须受许多次的苦了。可是现在祂在这世代的终结,只显现一次,把自己作为祭品献上,好除掉罪。按着定命,人人都要死一次,死后还有审判。照样,基督为了担当许多人的罪,也曾经一次把自己献上;将来祂还要再一次显现,不是为担当罪,而是要向那些热切期待祂的人成全救恩。”(来九24-28) 这样我们在此所看见的图画,表明耶稣基督邀请我们直接进到神真实的临在,来享受在祂的至圣所里,与祂和祂的百姓密契的相交,直到永远。
知道当我们死的时候,我们会前往何处,其实正是针对恐惧、忧虑和心情难过的最佳良药。主耶稣应许:“我若去为你们预备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好使我在哪里,你们也在那里。”(约十四3) 如果祂不是完全确定这事,祂就不会如此告诉我们了。祂既然如此说了,一定就值得信赖。事实上,祂在这段谈话一开始就已经清楚表明:“你们心里不要难过,你们应当信神,也应当信我。”(约十四1)
耶稣基督是归回父神的道路
当耶稣对他们说:“我去的地方,你们知道那条路。”(约十四4) 门徒多马立即回应说:“主啊,我们不知道祢去的地方,怎能知道那条路呢?”我很喜欢像多马这样的人,他很真诚,既然他心中有疑问,就毫不迟疑地发问了,因为他真的想要把每件事情全都了解清楚;就这方面的性格会有许多人跟他类似。多马觉得必须把耶稣刚才所说的话问清楚,而追问:“主啊,祢要去的这个地方到底在哪里呢?”他需要知道耶稣的去处,以便晓得如何可以跟随祂前往祂所在的地方。他那颗忠诚的心甚至不能想象他的主会去任何地方而不带着他。事实上,他早已做好心里准备;不久之前在约旦河东他还对其余的门徒说:“我们也去跟祂(耶稣)一同死吧!”(约十一16)
耶稣对他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如果不是藉着我,没有人能够到父那里去。如果你们认识我,就必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祂,并且看见了祂。”(约十四6-7)
尽管耶稣这个稍长一点的回答中,已经隐藏了多马想要得到的答案(祂是要到父那里去) , 然而多马似乎一下子领会不过来。没有期待中的指南或是要做的事情的安排清单,耶稣的回答是一个人,就是耶稣祂自己。耶稣这段话的重点,在于给出祂的第六个“我是”(神所启示摩西关乎祂自己的名字(出三14)) 的宣告 。论到耶稣基督自己,祂曾经说过:“我就是生命的食物”(约六35,48,51);“我就是世界的光”(约八12);“我就是门”(约十7,9);“我就是好牧人”(约十11,14);“我就是复活和生命”(约十一25);“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十四6);“我是真葡萄树”(约十五1,5) 。在目前祂想要宣告第六个“我是”,“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中,祂主要着重的在于“我就是道路”,因为祂强调说明:“如果不是藉着我,没有人能够到父那里去。”至于祂还顺便讲到的真理和生命这两项,乃是作为辅助性的叙述,来衬托出祂是道路的确实性。如果我们想要寻找一些指南得以与神相合,在祂面前可以存无亏的良心,那么我们必须来仰望耶稣基督。我们必须前来就近祂,又让祂充满我们的生命;因为我们所需要的神的一切真理和生命,全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祂里面。如果还有其他的的道路可以通往父神,你想祂不会告诉我们吗?祂乃是唯一的道路,正如祂所说的:“如果不是藉着我,没有人能够到父那里去。”(约十四6) 作为一个人,我们会比较喜欢得到一套规则、律法或者礼仪,让我们作了就可以有所交代或者得到奖赏。如此一来我们可以有一种自我的成就感,以及让我们觉得有了把握。我们想要透过作些什么事来赚取永远的生命,因为我们需要觉得有把握,觉得自己能够掌控。然而耶稣不给我们别的,只把祂自己给我们。祂宣告说:祂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
有一则很出名有关大名鼎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是这样的:他住在普林斯顿,有一天他坐火车外出,半路上查票员进入车厢一个一个地剪票,当查票员来到爱因斯坦的面前,他伸手到上衣口袋里去拿票,但发现找不到票了;于是又到裤子口袋里找,也没有;打开公文包,仍然没有;然后他低头看自己的座位,还是找不到自己的车票。这时候,查票员有礼貌地笑着说:“爱因斯坦博士,我知道您是谁。我们所有人全都认识您是谁。我敢打赌您一定买过票的,找不到票不用介意了。”爱因斯坦向这位好心的查票员点头致谢。查票员继续往前剪票,当他已经检查完毕全车厢,正想走到下一个车厢,一转头却看见爱因斯坦弯腰跪在地板上,认真在座位底下寻找自己的车票。于是查票员赶过去说:“爱因斯坦博士,爱因斯坦博士,请不用担心。我知道您是谁,没有问题。您不用车票,因为我确定您一定买过票。”爱因斯坦看着他,说:“年轻人,我想我也知道我是谁。可是如今我所不知道的是,我到底要去哪里?”
你可能聪明一如爱因斯坦,然而如果你不认识耶稣基督的话,你就不晓得你到底要去哪里?意思是说,你不晓得你人生的终极目的地何在。好消息是耶稣告诉我们,我们可以认得道路,因为祂本身就是引领我们到达我们终极目的地的道路。
你觉得在我们这时代,绝对真理的观念正在受人攻击吗?在这情况下,人们对于意义和真理的追寻,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耶稣基督就是通往神那里的道路,因为只有祂才是真理。当一个人来到基督面前,他就是来到神真理的化身面前;当一个人来到基督面前,他就是来到生命的源头。为了来到父神的家,我们需要先领受神的生命。要知道我们从亚当所得到的,不足以让我们回到天上永远的家乡。圣经解释说:
死既藉着一人而来,死人复活也藉着一人而来。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林前十五21-22)
经上也是这样记着说:
“第一个人亚当成了有生命的人,末后的亚当成了使人活的灵。”但那首先的不是属灵的,而是属血气的,然后才有属灵的。第一个人是出于地,是属土的;第二个人是出于天。那属土的怎样,所有属土的也都怎样;那属天的怎样,所有属天的也都怎样。我们既然有了属土的形象,将来也必有属天的形象。弟兄们,我告诉你们,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必朽坏的也不能承受那不朽坏的。(林前十五45-50)
我们需要领受神的生命,而这个生命唯独透过耶稣基督在加略山所流立约的血而赐下来。你可能是个好人,然而要到父神那里去,你非得先从基督领受新的生命不可。这原则就是耶稣早已向尼哥底母解释过的:“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三3) 这里的“重生”希腊文是gennaō anōthen,意思就是“从上头而生”,因为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约三6) 而这个从神的灵而生的生命,唯有藉着人真诚的悔改,来到基督面前,并且透过祂为你的罪所流的血进入与神所立的新约,才会临到。这样,祂确实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圣经另外记载:
耶稣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不是摩西把那从天上来的食物赐给你们,而是我父把天上来的真食物赐给你们;因为神的食物就是从天上降下来,把生命赐给世人的那一位。”他们对耶稣说:“主啊,求祢常把这食物赐给我们。”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食物,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六32-35)
我们就灵性而言,本来是死的;因此,除非有了从耶稣基督的救赎而赐给我们属天的生命,我们就不可能活在神属天的国度中。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一个较好的生命,我们需要一种生命的交换,以祂那永远的生命来换掉我们这个必要朽坏的生命。耶稣在上面这段经文中,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两件事:
第一,父神所赐的真食物就是耶稣基督。
第二,我们确实需要这个生命的食物。
这里并没有任何模棱两可的地方。如果有人对于耶稣所宣告祂是谁的事还有任何疑惑,那么这一声明应该足以让你一切的怀疑止息了。
看见了耶稣就是看见了父
之后耶稣再次说明祂和神乃是同等的,祂说:“如果你们认识我,就必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祂,并且看见了祂。”(约十四7) 在十字架和耶稣复活之后,门徒就会对神有一个全新而且密契的认识。耶稣会向每一个人显明神的真实面貌和性格。人一看见耶稣基督如何被钉死于十字架上,就能了解父神对我们所有世人的心。祂真正如此地爱我们,宁愿代替我们、也为我们接受如此的酷刑而死。
就在这时候,腓力挺身出来说话,请求:“主啊,请把父显示给我们,我们就满足了。”(约十四8) 耶稣似乎对于腓力这要求有点失望,回答说:
“腓力,我跟你们在一起这么久了,你还不认识我吗?那看见了我的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还说‘把父显示给我们’呢?你不信我是在父里面,父是在我里面吗?我对你们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而是住在我里面的父作祂自己的事。你们应当信我是在父里面,父是在我里面;不然,也要因我所作的而相信。”(约十四9-11)
门徒花了满长的一段时间才终于领悟了耶稣真正是谁。没错,他们如今已经相信耶稣就是弥赛亚,也就是基督;然而他们花了更长的时间,才领悟并且相信耶稣就是神在肉身上的彰显。神是独一的,看见耶稣就等于看见父神;耶稣所说的话,所作的事,就是住在祂里面的父说祂自己要说的话,作祂自己要作的事。愿圣灵光照我们,让我们可以清楚了解这一个奇妙的真理。
父神正透过耶稣基督所说的每一句话,所作的每一件事情来工作着。是耶稣自己如此说的。(约十四10)
这一个奇妙的真理有没有改变你对于父神的印象?是如何改变的?
最后,耶稣留给他们一个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应许和挑战:“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并且要作比这些更大的,因为我往父那里去。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定成全,使父在子的身上得着荣耀。你们若奉我的名向我求什么,我必定成全。”(约十四12-14) 这听起来真是天方夜谭,我想他们都一定惊呆了。祂说明信祂的人之所以能够作祂所作的事,并且还要作比祂所作更大的事,乃是因为祂要从死人中复活,并且要往父那里去又为他们代求。然后,为了强调这应许,祂特别挑战他们要奉祂的名向祂求任何事情,并说祂就必定成全。
你想耶稣所说�比这些更大的事�(约十四12),指的是什么?
许多人认为既然耶稣必须离世归到父神那里,而让祂的门徒承担起未来整个神国度事工的成长,假以时日,靠着父所应许的圣灵,这些门徒一定会使这一事工倍增,神的国度就会在地上日渐增长。另有些人认为这可能指的是类似于记载在使徒行传中的事,如有人从保罗身上拿手巾放在病人身上,病人就好了(徒十九11-12);又如有人得彼得的影儿照着,就得医治了(徒五15-16)。不过,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道总是传开了,父神的事工扩展了,父神因着子得荣耀,并且不断地得荣耀。
祷告:父神,谢谢祢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道路,让我们可以回到祢的家永远与祢同住。不管我们在这世上经历怎样的苦难,只要一想起我们可以回到祢那里的时候,我们的心就大得激励。我们渴望与祢同住,渴望可以瞻仰祢的荣美。阿们。
Pastor Keith Thomas.
Email: keiththomas7@gmail.com
Website for free bible studies: www.groupbiblestudy.com